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专栏

共同探索中医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05-05

国医大师 孙光荣

  在这全行业认真、积极、全面参与探讨、研究、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今天我们共同探索中医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全体中医人经过多年的探索,特别是通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训试验,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认定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的不二法门是“读经典、多临床、跟名师”。但是,如何真正将三个“追求”变成为三个“获得”?就是将“追求经典精义“变成获得经典精义”、将“追求临床积累”变成“获得临床积累”、将“追求师门兴法”变成“获得师门兴法”,这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读经典”来说,需要的继承创新是要开展正本清源的研究,这包括五个方面,就是挖掘性、整理性、验证性、辨伪性、提炼性五个方面的研究,比如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六经是经络学说的六经还是由易经启导人体结构层次划分的符号?五行说是中医本身应有的方法还是引进道家学说对某些生命现象的解析?中医治则治法是根据什么制定的?自古迄今是怎么演变的?空间有多少?经方的组成特点是什么?对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有什么启发?中药的性味与归经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用现代药学理论方法认知?等待,这些关键问题不深入研究,就不可能使中医真正大发展。但这些问题是科研的主攻方向,不必也不可能由临床家来完成。所以,“读经典”,对于执业的临床中医来说,主要是继承,首先是读熟、记诵,再运用,在实践中提出应用经验和质疑。所以,能否在重庆建立中医读经典、用经典、论经典沙龙,让有志者交流读经典心得?
  “多临床”,是为了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应当确立主攻病种之后,注重每次门诊、查房对典型病例的记述,要真实、具体细致,这种记述是珍藏的,不对外公开的,这不是应付检查,而是自己做学问,每个季度对这些记述回头看,再对照经典进行阐述,整理出几篇医案。通过这样认真的日积月累,一年至少可以顶三年的收获,获得的是自己真正的临床经验。
  “跟名师”,是为了获得师门心法,包括医德、医风、医态、医理、医术,而不是简单的记录几个验方。一个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必有其共性和个性,继承者一定要真正认识师父、读懂师父、学到师父,否则就会“空入宝山”。比如,从拜师那天起,就要观察和认识师父常读什么书?主攻哪些病症?善于用哪些诊法?对病症的主要观察点是什么?怎么预后?临床方案怎么制定?常用哪些治则治法、善用哪些经方、怎么化裁?习惯用哪些药物、在炮制等方面有哪些特殊讲究?有没有独家方药或偏方?等等,这些可以几次就可以记录到的,但不是是短期内可以学到的。作为继承者,要善于观察、提问、记录、思考、应用。然后,将师父的主攻病症的诊断、配方、用药列出一个系统的配方表,再在这个基础上,添加自己的经验,丰富这个西方表,这样继承,才不会“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才会一代胜过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我们大家真正重视中医师承工作,注重提高师承质量。为了中医事业的大发展,我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诲人不倦,倾囊相授,我希望也深信继承者一定会真心求教、刻苦求知,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中医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用传承的新业绩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人民,创造出中医学的新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