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动态

发挥中医药维护人民健康的独特作用
李斌主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的报告(摘录)

发布时间:2013-10-08

同志们!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民族梦、国家梦最终要落脚到人民的梦上,着眼点是为人民谋幸福。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守护全国13亿多人的健康,是卫生计生工作的神圣职责。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在新时期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快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维护全体人民健康作为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彻底地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最常用的有3个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提高了一倍还多。孕产妇死亡率从建国初的1500/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4.5/10万,婴儿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00‰下降到2012年的10.3‰,后两个指标我们中国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这些指标就综合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大大提高了。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对人民健康的影响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二是卫生计生资源配置等体制机制问题更加凸显。卫生计生资源总量和优质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资源配置、居民健康水平在城乡、地区和人群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三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更加紧迫,比如群众的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等等。
发挥中医药维护人民健康的独特作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简、便、验、廉”,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方面都独具特色和优势,所以现在都广受群众的欢迎。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有本事的医师能够治未病,提前预防,所以近年来,国家开展了“治未病”的健康工程,制定了12项中医养生保健的技术规范,加强研究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打造一套更完整的“治未病”体系和方法。而且中医药在防治非典、艾滋病等新发重大传染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国家一直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将中医药融入到卫生计生工作全局中,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7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6%的乡镇卫生院、58%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我们要推进和强化中医药的发展国家战略,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核心,着力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市场和中药监管。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使中医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投资于健康”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我们说在保基本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有多样化的,多元化的需求,通过什么来满足呢?不可能由政府,由公立医院包揽天下,那就通过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所以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和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一是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健康服务业,同时要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政策上平等的待遇问题。二是要壮大健康服务人才队伍,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等从业人员。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总量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位的,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是大量的,对于长期照顾、长期服务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所以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转诊与合作机制,让老年人可以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看病就医,同时实现“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的需求。我到一个农村看到,投资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人把他办的养老院放在了村卫生室一墙之隔,这样老年人看病方便。我们鼓励这种方式,要把康复机构、老年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进一步的密切起来。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视察远程医疗系统时指出:“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加快推进国家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服务应用,对于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健康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有个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所以呵护人民的健康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办好医疗服务,最终的目标还是尽量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提出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最好不要摄入超过25克食用油,我们目前人均远超这个数字。另外热量摄入过高,运动不够,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等一系列慢性病。
    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我们提出了以三个“四”为重点,就是针对四种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四种主要生物危险因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四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吸烟、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和过量饮酒。慢性病的防控光靠医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每一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也号召大家一起管住嘴,迈开腿,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盐限糖,心态平衡,带着健康的身体实现人生的梦想。
    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有关研究表明,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以上。所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投入的产出比很高,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免疫和疾病监测确定为21世纪防控疾病、促进健康的三大优先策略。
    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健康素养。2008年的时候,就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大部分。掌握了这66条,可以说就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健康素养。整体来讲,目前人们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容乐观,比方说我们有个调查,在北京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25%左右,就是说每4个人只有1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
    重视健康就是好的开始,但是保持健康没有捷径,必须掌握健康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这是我们要做的大事,我们现在还有3亿多吸烟人口,还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所以我们强调在公共场所要自觉地不吸烟,推动在公共场所禁烟法规的建立,今年又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引导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今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国表示支持,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理念和策略,更是一个大健康格局的构建所需要的。这就要求全社会动员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为健康服务、倡导健康的社会力量,全社会都要主动把健康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优先考虑,社会组织、强大的医疗卫生队伍,共同为维护群众健康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也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每个中国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每个家庭都幸福安康。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