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聚焦

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显现抗跌性

发布时间:2009-05-14

    受前期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影响,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增长势头在2009年放缓,并出现小幅下滑。但与部分行业动辄20%以上的下行幅度相比,医药对外贸易的基本面依然较为稳定,显现出较强抗跌性。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1~3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为1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57%,相比24.9%的全国进出口平均下滑速度,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其中,进口总额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2%,高出同期全国平均进口增幅41.8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69.8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挫0.45%,远远低于全国出口19.7%的下滑幅度。

    出口方面,西药类产品出现明显下降,1~3月出口额为42.66亿美元,同比下跌5.30%,其中西药原料出口37.20亿美元,同比下跌8.80%。作为占全部出口额53%的支柱型商品,西药原料出口萎缩也直接带动整个行业出口的下跌。此外,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0.99亿美元,同比下跌22.61%。而生化药、保健品和植提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则出现攀升,尽管出口额占比不足7%,但出口增势迅猛,同比分别上涨67。1%、29.49%和20.74%。

    相比西药和中药类产品,医疗器械出口不降反升,同比增长9.62%,出口额为24.1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34.56%。其中,作为医疗器械类中的重要产品,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仍延续去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前三个月出口额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3%;而医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等传统优势产品也保持10%以上的增长。

    从单月出口走势来看,在经历了1、2月份的小幅萎缩后,3月份医药保健品出口止跌回升,出口额反弹至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4%,环比增幅高达39.6%。其中,中药保健品和生化药出口增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6.1%和79.4%;西成药和中成药也扭转了前两个月的跌势,同比分别增长了6.36%和0.25%。

    进口方面,部分数据则更令人振奋,与负增长30.9%的同期全国水平相比,医药行业逆势而上,不但在今年前三个月实现正增长,而且除西药类增长8.37%以外,医疗器械和中药两大类产品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具体产品方面,西成药和诊疗设备进口额分别为11.24亿美元和10.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17%和15.17%,合计占总进口额的约50%。全部产品中,仅有中成药、医用敷料和保健康复用品进口额出现了下降。

    从出口目的地看,一季度,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变化不大。其中,美国仍是我国医药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达13.60亿美元,同比上涨7.77%,占全部出口额的19.5%;日本和德国是我国在亚洲和欧洲的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为6.13亿美元和4.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14%和2.05%,市场规模有所扩大。反观世界新兴医药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表现不尽相同。一季度,我国对印度和墨西哥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7.72%和19.10%,而对韩国、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的出口则出现了10%~20%的下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医药消费的刚性需求,我国医药产业基础的逐步完善,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医药业的地位短期内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替代。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