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协会  www.chc.org.cn
当前位置:首页 >> 食物发展动态

文化视点:北京高校兴起“素食文化”

发布时间:2007-08-09

    文化视点:北京高校兴起“素食文化”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李江涛 赵琬微)5月16日至21日,“素食文化周”在北京大学举行,营养讲座、图片巡展、纪录片展播、素食品尝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了解和体验“素食文化”。

  2000年5月,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家素食社团——北大素食文化协会成立,目前在册人数达到187人。“素食文化”逐渐在北京高校校园兴起,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3所高校也先后成立了倡导素食的学生社团。

  “素食主义”是一种不食用肉、家禽、鱼及其副产品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完全素食者”和只吃蛋奶制品的“蛋奶素食”两大类。

  北大素食文化协会会长田丰用“青、美、素、净”几个字概括她对素食的理解。她说,清淡的素食是淡雅生活方式的体现,其中不仅包含着对平静心态的追求,还有对儒家思想中仁爱、友善观念的认同。

  北大“素协”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校园中推广素食者的“清淡”理念,用素食体验活动、营养讲座、生活实践等方式影响更多同学,不仅出版了会刊《菜根谭》,还促成了学校食堂“素食窗口”的开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与北大“素协”相比,更多的大学生素食社团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林业大学的“橄榄树”、中国农业大学的“葡萄园”等社团,都是初创不久。

  对动物的尊重和保护,是大部分食素学生的初衷。“如果我们能够不必让任何动物死亡就能活得健康,那为何要让我们的双唇沾满血腥呢?”在北大“素协”的网页上,有同学留下这样的文字。

  北大“素协”成员付萧发表的“素食文字”中,有这样的话:“仅仅为了口腹之欲,无视动物的生命可贵,这不是罪吗?我决定不再吃肉。”

  对于“将吃荤与杀生甚至不仁慈联系起来”的观念,北大新闻学院学生付娆认为有些极端。她觉得,为了身心的健康,不应该刻意地去拒绝某一类食物。应均衡合理的搭配饮食。

  北大素食协会成员郑一忱说,她们并没有强迫别人吃素的意思,只是自己认可,并作为一种好的生活习惯予以推广。

  在协会BBS的主页上,专门设有“反素意见”一栏,里面是反对者的意见和双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随着食用肉食带来疾病的增多和动物保护主义的兴起,素食作为一种健康、环保、时尚的生活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理解、认同和接受。

  夏学銮认为,“素食文化”在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上有其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太极端,发展与环保要兼顾,不能偏废一方,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近年来兴起的素食学生社团,夏教授说,学校和老师应多看到其积极意义,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对一些因吃素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应多关心。(完)

编辑:jalance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