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时令美食粽子将被端上大家的餐桌。端午食粽的风俗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过关于粽子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写过:“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现代人吃粽子,除了增加节日氛围,还强调营养健康。粽子虽然美味可口,但馅料中的蛋黄、咸肉、蜜枣等食材的热量和糖分可不低。那么,大家该如何健康吃粽子呢?
特殊人群如何吃粽子 常见的传统甜粽有豆沙粽、蜜枣粽、果仁粽,甜糯的口感,让人心生欢喜;咸粽有肉粽、蛋黄粽、海鲜粽,肉块或蛋黄浸出的油脂融进糯米中,入口唇齿留香。想吃得简单点,清淡的白粽也是不错的选择。粽子好吃,很多人却有顾虑:想减肥的人担心热量高,控血糖的人怕升血糖快,消化不好的人怕难消化……
需要控制血糖的人 人们在吃白粽时,往往喜欢蘸白糖或淋上蜂蜜,甜粽的馅料中一般也会有较多的糖。对于这两类粽子,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浅尝辄止就好。 另外,大家要注意,吃粽子的同时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或先吃些蔬菜、豆制品等食物,再吃粽子,尽量减少血糖大幅度波动,也可避免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
为了让咸粽更加鲜香,厂家在制作时会添加猪油、酱福油、味精、盐等调味品,小巧的粽子成了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食物。粽子里加了肥瘦相间的肉块或蛋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吃咸粽时可以选择个头小一点的,或每次少吃一点。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糯米在放冷后会变硬用五谷杂粮和豆类制成的八宝粽更明显,所以粽子要趁热吃。加了油脂、肉块、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控制粽子的食用量,以免腹痛恶心等症状加剧。
老人和婴幼儿 老人和婴幼儿不宜吃黏性大、不易嚼碎的食物,如粽子、汤圆、青团等,以免因呛咳引发室息。3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在家长陪伴下少量进食糯米制品。 来源:老年健康报
|